第266章(1/4)
266. 第266章
送走杨莉及一干客人、朋友之后,陈卫红开始构思杨教授布置的“作业”,制订农村教师工作与生存状态的调研计划。
亲身的经历与感受,以及耳闻目睹,陈卫红对乡村、乡镇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但真的细究起来,却缺乏有力的数据和案例支撑。这次,陈卫红根据杨教授的指点,准备按照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对农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
这次调研,于公来说,是为高层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存状况提供一些原始的材料。但就具体的组织来说,更多的是个体行为。考虑到自己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难以取得官方的支持,从内心深处来说,也不想受到干扰,陈卫红决定私下里进行这次调研。按照这个出发点,调研对象的选择,就只能通过熟人圈子进行。
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同学,朋友,同事,同学的同学,同事的同学,朋友的朋友……”陈卫红开始在本子上列出表格,并写出能够想得起来的名字和单位,经过比对之后,确定了调研的第一站。
十月七日上午九点,陈卫红离开家门,前往田太清任教的大石乡孙坝村小学,开始了他的调研工作。
为得到老师们的认同,让大家觉得自己与他们是“同一类人”,陈卫红穿上了两三年前的旧衣服,背着当年在丰咀村小学时用的背包,唯一不同的,是背包装着一架前不久在省城购买的海鸥120照相机。
陈卫红早就想购买一架照相机,这次调研促进他在前不久离开省城前,购买了这台照相机,还购买了一些冲洗胶卷、印制照片的药水,两个印制照片的镜头。
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冲洗照片、制作黑白照片的成像设备,只是举手之劳。前几天,陈卫红找来一些木板,购买了两个大功率的灯泡,又去玻璃店里划了几块透明玻片和毛玻璃片,制作了一个一台印像机和一台放像机。
随即,陈卫红开始了拍摄照片,冲洗胶卷和印制、放大照片的实践。仅仅耗费掉三卷胶卷,二三十张印像纸,陈卫红就印制出了比较合格的照片,虽然与专业照像馆的照片还有些差距,不过却不明显。
陈卫红没有,一路打听着往前走。路是陌生的,却有种熟悉的感觉,三年多前,每天就是沿着这样的乡村小道,前往丰咀村小学。
一晃三年多了,自己收获了什么?取得了哪些进步呢?下一步,又应该往哪个方向行进?自己的一生,究竟想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僻静的乡村小道上,陈卫红思绪万千。
大约十点钟,拐过一个山角,山坳里一片泥瓦结构的房舍映入陈卫红的眼帘,孙坝村小学到了。
孙坝村小学是七十年代后期,拆除原来的危房后,重新修建的村级小学,修建在山坳间一片比较土地上。虽然没有围墙,学校的整体布局比丰咀村小学要科学合理、完善得多,除了教室,还有一间办公室、几间教师宿舍、一间厨房、一间保管室,以及半个泥土地面的篮球场。
学校正在上课,泥瓦房里传出教师的讲课声、学生的读书声。
进入学校之后,陈卫红悄悄地站在第一间教室外面,观察教室里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们发现了站在窗外的陈卫红,好奇的目光投射过来,引起了上课教师的关注。
上课的教师推开教室前门,探出头来看了看。这是一位今年才分配出来的中师生,看到陈卫红朴实的穿着、歉意而客气的微笑,以为他是一位学生家长,或者附近的村民,没有在意,回到讲强继续讲课。
陈卫红悄悄地站在窗外,听了一会儿课。本想依次去各教室看看,又担心自己引起其他教师的注意,影响他们上课,干脆走出校园范围,关注着学校,思考着一会儿将要开展的调研工作,并拍摄了几张照片。
十一点五十分,随着一阵铃声,放学了,学生们陆续冲出教室,嬉戏着四散开,往家走去。
陈卫红重新进入校园,循着声音,来到办公室。
几名老师正在玩着一种叫“大二”的纸牌,桌上放着一些小面额的纸币。
“陈主任,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一名认识陈卫红的教师,热情地迎了上来。
“老师,你好,田老师在吗?”
“可能在寝室里,我带你去吧。”
田太清与陈卫红先前碰到的女教师,正在厨房的蜂窝煤炉上煮面条。
看到陈卫红,田太清显得有些意外:“陈主任,你好,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没什么事,出来拍拍照片,路过这里,就进来看看。”为了解真实情况,陈卫红找了个借口。
“陈主任,还没有吃中午饭吧?你难得来我们这乡旮旯头,就在这里将就一顿吧。”田太清热情的同时,显得有些为难。
“你们中午都吃这个吗?”
“有两个离家较近的民办老师回家去吃,还有几个从家里带饭来,我与另外两个住在这里的公办老师自己做饭吃。做来也吃不了多少,一般情况下,中午将就着煮点面条,或者是头天的冷饭吃。味道不好,你将就着吃。”田太清说着,把盛好的面条递给陈卫红。
“谢谢。原来在丰咀时,我一般是从家里带冷饭去,有时,也煮面条。”陈卫红接过面条。
“听他们说你停薪留职出去做生意当老板去了,生意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