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帝明》

千千看书网(77ks.xyz)

首页 >> 帝明 ()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议辽东 2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xyz/115038/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议辽东 2(1/2)

闻听此言,三位阁老当场就呆住了。皇上的心思怎么跟翻书似的,说变就变。刚刚还大谈要在辽东推行王道教化,这会儿却又要大举移民,惊扰百姓。

申时行忙道:“皇上,这些匠人都已到辽东多年,已经在此安居,如今却又将其迁回,只怕不妥啊。”

万历道:“朕刚才听元辅说起当年往事,这才留意到此节。将如此之多的匠人置于险地,实在大为不妥。移民艰难,朕也于心不忍,但不得不为之。”

刚才听张四维提起旧年蒙古部落劫掠,掳去人口成千上万。万历这才想起辽东的这批匠人,正是后金起家的老本。

建州坐大后,不断有不堪压榨的汉民逃往建州,指望着在那边能过得好一点,这其中就有大量的汉族工匠,令其实力猛增。

随着大明在关外的势力日渐衰弱收缩,越来越多的工匠落入后金之手,在其极为严酷的管制之下,打造出大量精良的军械,甚至连火炮都造出来了,使明军的优势尽丧。

推行教化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一旦情况有变,这批工匠落入女真或者蒙古人手中,那就是大麻烦,为保险起见,万历才不得不作此决定。这等于是釜底抽薪,直接断了后金做大的根子。

但三位辅臣却无法预知未来,余有丁劝解道:“皇上,辽东战事不断,每年都需大批军械,因此才征调这么多工匠到军前效力。如今战事未了,又尽数迁回,日后这大批军械就都得靠长途转运,徒增耗损,还请皇上三思啊。”

“征伐之事,不可不慎。军械不同于粮草等物,转运并非难事,然一旦情况有变,这些匠人落入敌手,悔之无及矣。”

如果梁梦龙开启海运的奏折能获得通过,万历觉得将这些工匠安置在山东半岛才是最为稳妥的,而且从海上运输军械,也非常便捷。

还有一条,万历不好明说,如今辽东的这些军头,如果不严加约束,日后便是一群军阀。原本历史之中,这些人会榨干大明身上的最后一滴血,会为了向新主子邀功而对同胞举起屠刀,从长城以北一直杀到彩云之南。

见皇上说得这么坚决,张四维等人也无意再为此做过多争辩。虽然眼下大明还能掌控住辽东形势,但皇上所担忧的隐患确实存在,没有谁敢拍胸脯担保万无一失。

古代随军配备大量工匠其实是常例,不过如今辽东的大批物资都要靠后方供给,再增加一些军械甲仗也就那么一回事。

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是微微点头,张四维便道:“皇上,既如此,那就只保留部分负责维修破损军械,其余匠人全部迁回长城以内,择地安置。”

“嗯,可。”万历马上表示同意,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以后形势若是恶化,只怕根本就没人还会顾得上这些工匠了。

事情议定,而皇上也没再提什么推行王道,张四维等人正准备告退,却听万历道:“既然当务之急已然商定,那我等君臣就来好好议一议这条陈之事。”

张四维等一听,真是哭笑不得,敢情自己几人说了一大堆,一点效果也没有。张四维只得道:“皇上,臣等愚钝,未能明察圣意,还请皇上明示。”

万历点点头,道:“辽东各部,或游牧,或渔猎,然各部民众却衣食难继,因此才不得不四处劫掠。诸位爱卿,朕此言是否无误?”

三人纷纷点头,道:“皇上圣明。确实如此。”

“既如此,授之以耕作之术,使其能自给自足,与我华夏子民一般无二,从此北地岂不是不战而安?”

起先梁梦龙等人就已经转述了万历的这个理由,但张四维等对此始终持怀疑态度,也搞不清为什么皇上会对大豆、稻米那么有信心,且如今辽东尚是一片战乱,这个时候去推行农耕实在不是好时机。

余有丁道:“皇上,北地苦寒,自古华夏得其地而不能耕,得其民而不可使役。且如今辽东战乱不止,不如等局势稍安,再做计议不迟,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万历摇摇头,道:“北地之乱,如无对症之策,则永无宁日。且推行农耕,绝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之事,只能徐徐推进,万不可急于求成。”

申时行道:“皇上,即使我汉家子弟,在此耕种也难获丰收,亦不过勉强度日而已。然稼穑辛苦,只怕那些蛮夷不愿操此营生。”

申时行这话倒是很有道理,即使到了后世,也有许多人群改不了好逸恶劳的旧习,要么游手好闲光等救济,要么不顾律法冒险一搏,就是不愿意靠劳动改变生存状态。

这种群体世界各地都有,但万历却深知大明北方的这些原始部族主要还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才形成了这种生存模式,一旦环境改变,习性也会跟着调整。

后世九十年代初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满族人群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是汉族的十倍以上。(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当然,这类环境改变意识的观念没必要跟张四维等人讲,万历只是从示范效应的角度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跟三人做了一番解释。

北方气候条件不好,导致农业生产既不稳定又难有好的收获,使得朝廷到个人都无法从此处获得足够的收益,这也是华夏一直无法长久占据北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一状况,唯有找出适合的物种并改良耕种方法。一旦成功,各方就都能从中得到稳定的收益,当地的原始部落也会逐步

状态提示: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议辽东 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