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回 两高僧会晤相争 镇池佛横遭毒手(1/2)
第123回两高僧会晤相争镇池佛横遭毒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如果不是处在这特殊的世道、特殊的时期,逆鳞小游龙秦熙真想用这首曾经在大唐大中年间颇为流行的《夜雨寄北》来抒发一下此时这难得的畅快之情。关系亲密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终于能让紧张的神经得到舒缓,大家把酒言欢,该是一件多么酣畅淋漓的事情,然而,人在江湖,即便能有这片刻的欢愉,又怎能绕得开残酷的现实呢?在谈到少林寺的往事时,一向平易近人的般若小宗师若翎,脸上出现了少有的落寞和纠结。
“端木兄弟这话说得有理,若翎师傅啊,依萧某之见,你也不必太为他老人家挂心了,没准慧云大师的出走,乃是有紧要的大事要办也说不定呢?”玄音圣手端木昂说完,虬髯公明萧博也赶紧对若翎劝道。“至于你三师叔慧川大师的事,也请恕萧博无知,统帅战斧门虽然也有些年头了,奈何也从未听闻过慧川大师辞世的事,若翎师傅,这事又是否方便告知呢?”
“我三师叔他老人家…….是被杀死的。”若翎略一沉吟,随即便回答道,其他四人闻听此言,皆是一惊,对于他们这反应,小宗师显然也预料到了,低头又喝了口酒。
小游龙听得是心里一阵阵发紧,虽然一早他就对这慧川大师辞世的事隐隐有所猜测,但在没得到确凿说法证实之前,始终是不敢下定论的,现在,终于听若翎亲口说出来了,这种震撼的感觉仍然不减。
那可是少林五大名僧的第三位啊,江湖人称“手眼通天镇池佛”的剑仙级人物,在火天录十八人大名单上位列第十二名,比那金光血圣母奚凤莲名次还要靠前,这么高的地位、这么高的本事,谁又能杀得了他呢?
“哎呦……若翎师傅啊,在下听说这位慧川大师不仅是少林的高僧、颇有江湖地位,而且为人十分沉稳低调,在北海的时候也时常听家师提到他老人家的事,说他一向慈悲为本、善念为怀,武林中每有大事,也总是愿意为各路同道分忧解难,这样的菩萨心肠,怎的也会遭了毒手呢?”蓦地,还是端木昂打破了这片刻的尴尬,主动对若翎问道。
“端木兄弟说的是啊,我三师叔的为人,我这个师侄又怎会不知呢?小僧自幼在少林总院长大,与师父和几位师叔朝夕相处这么多年,毫不避讳的讲,除了我师父之外,就属我三师叔最关心我了。”若翎的脸上掠过一丝酸楚,接着说道,“要说他老人家的遇害,不仅各位觉得蹊跷,连少林上上下下,也都觉得蹊跷万分。”
接着,小宗师便将慧川大师遇害的前后经过,向其余四人讲述了一遍,几个年轻人不听则可,这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了。
原来数年以前,嵩山少林总院曾经与密宗派的一众佛教门户进行过一次会晤,这次会晤的目的,表面看来不过是探讨佛旨、交流法门,实际上则是密宗派的一众门户对少林的试探,五大名僧声名远扬,他们在佛法及武学上的造诣,但凡武林中人无不竖大拇指,自然也引来了其他佛教门户想要切磋交流的想法,此等会晤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样一场众僧礼佛的大会上,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尴尬插曲。
“本来,会晤进行得还算顺利,虽然对于佛法中的某些观点,代表禅宗的少林与密宗的各门户之间的理解略有不同,但大家终归只是法门不同,当然也能互相理解。奈何在谈到‘佛祖向迦叶尊者拈花’这一公案的时候,我三师叔与密宗派的一个代表有了明显的分歧,那个代表名叫谢昆,乃是吐蕃大雪山金轮寺住持赤摩尼法师的弟子,江湖人称‘霹雳火’,也是位对佛法极有研究的高僧。
两个人对于这一典故的理解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对于践行这一典故中的要旨,他们的看法却是南辕北辙。起初,两人都试图以理服人,可立场的不同却让他们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终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三师叔平时虽然为人低调,但对于自己坚信之事有着近乎偏执的态度,那谢昆大师也是秉性刚烈之人,从他那个‘霹雳火’的诨号也不难看出来,就这样,两人之间的争论,最终竟然演变成了法门的冲突,以至于连我师父都有些下不来台了。”
听到这,小游龙不由得有些纳闷,心说话:还有这种事?区区一个典故竟然能让两位高僧一言不合、当场炸毛?那么这所谓的‘佛祖拈花’又是个什么典故呢?
显然,有这种疑问的也不止秦熙一个,一旁的聂羽和端木昂听得也是一头雾水,两个年轻人当然也不太懂这佛教典籍的事,察觉到大家脸上的疑惑,若翎也赶忙耐心的解释道:
“……其实,这‘佛祖拈花’的典故,是个颇为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说的是在一次灵山大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祖教示佛法,可是佛祖却一言不发,只是轻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仪态从容不迫、甚是安详,所有人都不解其意,唯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尊者妙解其意,破言微笑,佛祖便将花交与迦叶尊者,并告诉众人:吾有正法眼藏,涅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之。
这个典故既表示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意会而不言传,也表示心心相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