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一拨江湖客(1/2)
随着登山大典的临近,来自各国各地的江湖修士络绎不绝地赶赴大平国。
大平国三州,大平城所在为泰光州,州里有条贯至东西的古道。
泰光古道宽三丈,长三千余里,亘古留存,千百年间,路断不下六十次,皆又被大平国人修补完缮。
在霜陵州与幽京州亦有古道,分别斜向南北。
大平三州,皆以三条古道为名。
“不忍师兄,是谁修了这三条古道呢?”一个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坐在路边,把鞋子里硌脚的小石子往外倒着。
他师兄不认路,只晓得延着这条古道就能进入大平城,继而参加登山大典,爬爬那座无人可及顶的高山。所以他们是延着这条古道,一直走了上千里路。鞋子磨破了好几双。
名字叫作王不忍,面相却显得极有耐性的壮硕汉子望望前方好似没有尽头的古道,再看看小师弟又快磨穿了的鞋底,叹声道:“不管是谁修的,能修出这么长的大道,就是了不起的人。”
做为大师兄,王不忍对唯一的小师弟呵护备至,他从背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双崭新的布鞋,“你把这双鞋换上吧。”
少年把头摇的像拨浪鼓,“师兄,你不是说过了,进了大平城,为了不堕咱们大刀帮的名声,到时候要换上新鞋新衣,这是最后一双了,得等到了大平城再换。”
路过的江湖豪客,或牵马,或乘车,有听到少年话语的,都不由笑笑,心里想着这个叫作大刀帮的估计只是江湖最底层的小帮派,颇有点乡下人初进城的意味。
延着古道朝着东方走着的江湖之人里不乏大方善义之辈,路过这师兄弟二人身旁时,都从行囊中拿出些吃食,清水送与他们。
“师兄,你不是说‘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吗,怎么我看这些江湖修士都很和气,对我们很好呢。”
王不忍把水囊递给小师弟,“是啊,人总有善的一面,只是又有谁愿做被施舍的一方呢?小师弟,这次登上厄肆山,你一定得寻到机缘,踏上修途,光大我们大刀帮的重任到时就要落在你肩上了。”
“嗯。”少年郑重点点头,用袖子把嘴边水渍一抹,腾地站起身来,“师兄,听有人说,这里距离大平城不过几十里了,我们快走吧。”
“黄少莫,莫急莫急,等师兄给你鞋里垫层布,走路会舒服些。”
在不远处的有一伙人,将酒具饭食从两辆马车上搬下,歇脚吃饭。
显然这些人所属门派皆是上流,身为修士的他们,将这师兄弟的对话全听了去。
为首的手里拿着把扇子,束着腰身,极为挺硕,一看就是非凡人物。
“小兄弟,‘谁谓河广,曾不容刀’里的舠指的是船,可不是你们大刀帮的刀。”
黄少莫惊疑地看向师兄,“他说的是真的吗?”
和善汉子王不忍挠着头嘿嘿笑着,“我没读过什么书,想必这位朋友说得是对的。”
少年埋头不作声响,身为大师兄的王不忍面露窘迫,不知道该怎么和小师弟解释。
“我知道了,师兄说的这句话里的河也不是河,是我们身处的江湖,江湖里行走,就能以刀做船了。”
黄少莫忽然说出这样一番话,令旁听者无不动容。
王不忍咧着嘴巴,往小师弟的鞋里垫了一层又一层从自己衣服上撕下来的布。
执扇之人则毫不掩饰对少年的欣赏,把扇子一收,在左手心连着敲打,口中说着:“好、好、好!好一个人行江湖,以刀为舟。”
第一次被外人夸奖,少年有些羞赧地埋下头,看到师兄还在往自己鞋里塞着布,赶忙制止道:“师兄,不要再塞了,脚会穿不进去的,再说了,你衣服都快撕没了,这样就算还没进大平城,也会有损咱大刀帮名声的。”
壮硕汉子拍拍自己额头,“师兄是太高兴了,快把鞋穿上,咱们走,要不要师兄背着你?”
少年用尽力气才把脚塞进鞋里,实在是垫了太多层布。
“不用背,师兄不是说了吗,路要自己一步步走才能行至高远。”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师父他老人家的话。”
一大一小师兄弟二人继续赶路。
“郑鹏师兄,你看上那小家伙了?莫非是个可造之材?”有人凑近执扇之人身侧询问。
被称作师兄的人一直看着王不忍、黄少莫走远才收回目光。
“心智悟性皆上佳,可惜是个感应不到天地元气的普通人。”
“那汉子呢?”
“不过一个二阶武修。”
余人闻言皆不再多言,只专心进食歇息。
“师弟们,这次入大平,我们可也不能污了通虚派的名声。”
“遵命。”
通虚派共乘两辆马车,停在后面的那辆中忽然传出一道声音:“收拾餐具,入车上路。”
以执扇男子为首的八人俱起身。
乌梵入了杵恚峰,还没见到刘小瑞姑娘的面就被派到大平城外,把守通道。
进大平的江湖修士虽不用逐个盘查,但是必须登记在册,不为其他,只为昭示住客身份,其中亦含有对江湖来客的警示意味。
大平城们就在泰光古道上,以乌梵为首的五十人分列两侧,皆执铁枪三寸弗,披铁甲。
大平军卒多着更为轻便的皮甲,逢战事起,才换做铁甲,更能彰显杀伐之意。
乌梵拄着铁枪,觉得天气愈发炎热,带着队率头盔的脑袋上已经开始流汗。
江湖来客们接连不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