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立长不立幼(1/2)
“如果一定要绍说出个一二三,绍觉得一定要全面考虑,不能动摇国之根本,要以德服人。
在立太子之后,很多人都能够接受,很多人都不会有说法。”
柴绍还是没有说出到底要立谁,因为他不能说出来,这本来就不是他能够交谈的,也不是现在的他能够说出来的。
李渊叹了一口气,有一些担忧地说道:“唉,你也不说实话了吗?”
“绍惶恐,绍所说都是实话啊!”
李渊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你下去吧,记住好好陪一陪建瓴。”
柴绍施了一礼,说道:“谢泰山大人的教诲,绍一定会多多陪一陪建瓴,绍告退。”
等到柴绍走了之后,李渊喝着茶,心中想着。
“嗣昌一直不愿意说出到底要立谁为太子,这是想要保持中立态度,可能也是建瓴的态度吧。
立长不立幼,唉,世民,现在只有委屈你了,希望你能够明白父皇的心意。
父皇也是逼不得已啊,立你为太子,这就是违反了祖制,到时候会有很多人站出来不同意。
到了那个时候,你让父皇怎么办?
而且你大哥也是一个贤德之人,本身还是嫡长子,并无过错,应该是太子,这是名正言顺的。
就像是嗣昌所说,为了国之根本,为了让更多数人无话可说,父皇只能立长不立幼!”
李渊其实想了很长时间,这种纠结担心和害怕,让他这些天都没有睡好觉。
可是一个太子也是稳定朝堂和社稷的政策,这个太子必须在一些确立,不然皇子肯定会打起来。
武德元年六月,李渊在朝会之时,终于确立了谁为太子的大事件。
“今,有世子建成,德才兼备……,故,立太子之位,移居东宫,带领百官,为国为民,钦此!”
这一个圣旨宣读完毕,有人欢喜有人忧,李建成激动地施礼,然后接过了圣旨。
感觉自己双手捧着的就不是圣旨了,而是那个位子,而是他的命,是他的未来。
立了太子之后,剩下的皇子,改要封王的还是要封王的,还有那些郡主的身份也要提升一级。
秦国公李世民因为李渊的爵位,继承过赵国公,现在有提升一级,成为了秦王。
李元吉由齐国公提升一级成为了齐王,然后是公主,李三娘由郡主变成平阳公主。
柴绍自然也就是平阳公主的驸马,身份也隐性提高了一级。
李渊一直关注着李二公子的反应,担心李二公子会直接提出质疑,直接翻脸。
但是现在看来,李二公子的反应还是不错的,有一些委屈地接过了圣旨。
这种表现很好嘛,李渊觉得自己的意思,李二公子应该了解了,同时也觉得对李二公子有一些亏欠了,毕竟当初要不是李二公子积极,他也不会坐上这个位子。
当初也答应了李二公子,一旦坐上了这个位子,就让李二公子成为太子。
可是当李渊真的成为了皇帝之后,他却对于李二公子的这种太过积极的心里又有了一些抵触。
心中有一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感觉,有一些抗拒李二公子对于太子这个位子的觊觎,对皇位的太过看重和窥视。
再加上李建成是嫡长子,本人贤德有才,为人本分,这样的身份和品质才是最适合当太子。
而李二公子,还是去打天下最好,到时候给一些好处和优待,让他不会过于失望。
这样的局面才是李渊想要看到的,也是大唐所必须具备的,不能让内部不稳。
李渊自己都没有发现,在他坐上这个位子之后,就成为了一个无情的人了,考虑事情的时候,也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其中不带有一丝的感情,而是利益。
李二公子接过圣旨之后,就答谢了一番,然后站在那里,不喜不悲,更没有愤怒。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让李二公子对于自己的形式有了一个了解和想法。
同时也知道要隐藏自己的不应该有的一些想法,不能让别人看出来,特别是坐在上的李渊。
因为他现在是父皇,而不是一位父亲,所以以前的那个事事都有可能答应他的人已经不在了,而是一个手握大权和正义的皇帝。
李建成是东宫太子,而李二公子确实尚书令,李渊的这种安排,还真的是在作死的路上越行越远了。
这一次,也不完全就是确立太子,也不是提升一些人的爵位,还有就是一代臣子更换。
隋朝的时代过去了,那么就不必需要隋朝的一些臣子,比如隋朝的三公不需要了。
而是有了新的三公,这些人要有大功劳,大身份,也要是支持唐朝的人。
整个朝会维持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结束。
柴绍和平阳公主回到府上没有多久,就接到了来自于东宫太子的贺礼以及请帖。
李建成成为了太子,自然会有自己的动作,宴请一下对大唐的一些有功之士,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柴绍和平阳公主看着李建成送来的礼物就有一些犯愁了,这不是逼迫他们看个人站位嘛。
“唉,大哥这又是何必呢?”平阳公主叹了一声,明显是对李建成的逼迫有一些失望和伤心。
李渊找柴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至于谈论了什么内容,除了当事人,谁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就觉得柴绍是看好李建成,站在他那边的。
而现在李建成送礼,那就更加表明了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