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死法(1/3)
小说在中国从读书人的消遣变成一门正式的艺术,并且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古典小说的顶峰花了上千年的时间。然后,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国的古典小说从西方小说那里学习和汲取营养,变成现代小说,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变,在经过白话文的宗师们进行奠基之后继续发展,而当网络文学开始普遍地发展起来之后,这基本上就意味着小说再也回不到之前崇高的地位了,开始沦为一种消遣。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读书识字的人太多了,不仅仅如此,知识文化的普及,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越是普及的东西就越难形成新的高度。当然,这与其说是旧的高度降低了,不如说是新的基础太广大了,又不足以形成单一的孤峰。在网络小说上显得尤其如此,网络小说的更新换代。无论是题材、内容、桥段、节奏等等,更新的速度几乎比电影的发展还快,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写作原则和规范。
但凡一种新生事物,一开始都是带着以消遣的目的出生的,不免为其他艺术所看不起,而传统自有其独有的矜持。表现在网络小说上,自然是实体作者看不起网络写手,体制内的作者看不起体制外的作者,专业的作者看不起业余的写手等等,为了提升网络写手的地位,促进网络写手现实世界地位的提高,某网站专门组织了一次活动,让现实世界的作家们品评网络写手的作品。他们还特意挑选了各方面非常有代表性的网络写手,男男女女,各种题材都有。也包括文青和商业的写手来给作协的领导们品评。
有敬业的作家以平等,至少不是带着歧视的目光的极大拓展,并不和实体的文学相互排斥,反而应该是实体文学的补充。但是也有人怒火中烧,对此愤然抗议,觉得分完全是渣渣。根本不值一哂,连同作者应该直接人道毁灭。这个活动开了个头,然后半道而终。收获了大多数的尴尬。
实体的作者还继续保持着自高自大的矜持。但是逐渐被沈正辉带的火开始让他们坐立不安起来,一开始的蓝晶还可以被当作是特例,但是伴随着亚视的电视剧逐渐火起来的女网络写手也开始让他们眼红起来,到了最后。被拍成了十二部电影。成为了史上票房成绩最高的系列电影,反而让他们高山仰止了。但是被亚视捧红的女写手们是触手可及的。紧接着,沈正辉有自己亲自出手,一拍一红地三部电视剧相继捧红了三个网络写手,而这三个网络写手即便是在网络上一开始都是不起眼的角色,但是转眼之间他们就借助这股风一下子完成了人生的跨越,而且是两步的大跨越,不仅仅成为了中国的知名编剧作家。而且直接变成了世界知名的编剧作家,最让人眼红的是。他们直接收入了他们原本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的版权费,除此之外,他们的作品也在全世界发行,版税源源不断。
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也不过就是证明沈正辉的影响力罢了。但是写《制霸好莱坞》的御井烹香的剧中剧被沈正辉看中,拍成了好莱坞电影,然后红遍全世界就让许多人不得不痛苦地思考,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变了吗?难道说纯文学(实体文学)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难道文学界的新城代谢就是这样可怕,曾经这里还是王朔这样的人的天下,怎么转眼之间,世界就落在年轻人的手中了呢?而且沈正辉的所作所为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群文化公司投身到网络文学的浩瀚烟海中去,希望也能够像沈正辉一样找到一个好剧本,一拍就红。甚至这其中不乏好莱坞的公司希望能够在中国挖掘出来一个好的剧本的络文学似乎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了。然后一连串的网络剧不断出现,即便是不能像沈正辉亲自操刀的电视剧那样大红大紫形成国民话题,但是也不乏引人关注,获得足够的八卦的。bat更是亲自上阵,投钱无数,造成中国娱乐圈的火热景象来,连韩国人和日本人都忍不住漂洋过海地过来淘金了。
络剧本一下子取代了抗日神剧,成了新的热点。
当然在这里,沈正辉始终是站在制高点上的导演和制作人。但是因为站得太高,于是许多人根本不能奢望有被他看中的命运,不过在他之下,大大小小的各种制作人、导演、编剧也不遗余力地在网络小说界进行挖掘,寻找最适合改编,具有超高人气的作品。当然,在这其中,女性写手的,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穿越还是架空,最受青睐。毕竟亚视和国内的电视台都已经证实了,玛丽苏的雷剧,哪怕是天雷滚滚,也足以吸引眼球,只要制作上多花一点心思,特别是在人物造型、背景这些细节上,同时少用一些五毛特效的话,收视率都不会太差。
投资商们遵循着风险最小的路径,小心翼翼地避开沈正辉的雷区,毕竟他们不是沈正辉,敢于趟敏感话题这种危险雷场。更不要说广电被沈正辉憋了一肚子气,不敢拿国际大导演开刀难道不敢为难小虾米吗?于是国内的题材,意外地放弃了穿越,选择了就架空,放弃了军事和政治,选择了lún_lǐ和后宫,放弃了国际化,选择了本土化,放弃了大制作,选择了小成本。即使是最有雄心壮志的,也不过是在《琅琊榜》这种故事上多花钱堆美男子和古装造型。
而《何以笙箫默》和《花千骨》之流根本就是拿脸骗钱了。好在观众们虽然被大制作大题材满足了胃口,但是对这种开胃小菜也同样买账。中国影视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