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群论(1/2)
看着寝室里一群人排排坐,吃果果的样子,吴斌一笑,便开始说。
“以前在某重点有个高中生,到了高二的时候,他觉得光是高考课程有点无聊,于是就去参加了物理竞赛。”
“可以,这很大佬。”徐波点点头。
吴斌也点点头,接着说:“在第一次参加完物理竞赛之后,他在复赛阶段被刷了下来,但他却是一拍脑门,觉的这竞赛挺有意思的,于是便决定继续搞下去。”
“但就当时来讲,他的几个老师都是不建议他去参加物理竞赛的,因为同样一个难题,竞赛班的人平均一小时能搞定的话,他得花两到三个小时,而竞赛又是一种拼时间,拼节奏的比赛。”
虽然在听的人都很想吐槽竞赛难道不是拼智商的比赛吗,但现在是大佬在讲故事,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然后这位高中生听完就表示不服啊,凭啥我就不行?我就是要参加!”
“看他意志这么坚定,那几个老师也就不再泼他冷水,并将《难题集萃》扔给了他,说让他做手稿。”
说到这,吴斌从床边拿了几本厚书叠在一起,并指着它们说,“差不多一年后,这个高中生拿着六个比这还厚的文件档找到了老师,并表示他有信心可以拿到国一。”
看着此刻吴斌手中的那加起来大概有1500多页的书,寝室里其他人都仰起头脑补了一下六个比这还厚的文件档是多壮观。
又朝周围展示了一下厚度之后,吴斌接着说:“那六个文件档里,保存了他所有的做题思路,实验过程图和实验报告等等,每一页,他都有在左上角做标记,比如难题集萃是他刷的第一本书,他就标记为a,然后《难题集萃》里的某道题他就标记为a-396页,参考系相同的相对运动题,这样。”
“到最后,他刷到第六个文件夹的时候,左上角的标记已经变成了-z不够他用了,又从aa开始继续往下标。”
“卧槽……有这么多书给他刷吗?”徐波吃惊道。
“想刷题还怕没书?你明天可以去问问蔡老师,估计他都能给你报出1000多本书。”
“神特么1000多本……”
“后来嘞?他拿奖了不?”一旁的徐浩好奇道。
“嗯,后来他的确拿了国一,不过没进国家队。”说着吴斌又拿起《难题集萃》,“当时老师和我们说的是,就这本《难题集萃》,他就刷了五遍,并且每遍都有新的收获。”
“惹不起,惹不起。”
众人说完纷纷回到自己的床铺,继续看自己的书。
看着迅速溜走的顾帆,吴斌拿起一个果冻砸了过去道:“不要求你《难题集萃》刷五遍,化学书你刷个五遍你总没问题吧。”
被砸中的顾帆顺手将果冻拿下来剥开吃了道:“知道啦,这不正看着呢嘛。”
……
期中考试一结束,吴斌自然又进入了全力以赴准备竞赛的状态。
周三的晚自习,吴斌在跟毕万青在实验室完成了几份实验报告之后,回到了小教室中。
“测折射率那个实验,就留到明后天再做吧。”
“好的。”坐到位置上的吴斌点点头。
“嗯,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昨天来讲那些比较偏门的题。”说完毕万青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说。
【拉格朗日的近似解(恒星质量)gt;gt;行星质量gt;gt;卫星质量】
“算第一二三个点的时候可以把质心近似成恒星,算第四五个点的时候就要把质心近似成恒星和行星的质心小量运算的本质是求导然后把零代进去,这里要注意什么?”
毕万青回头问吴斌。
“不能代入的太早。”吴斌立即回答。
“没错。”
……
吴斌的进步无疑是神速的,所以现在毕万青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吴斌讨论着做题,偶尔教的话,也是教一些比较偏的知识,这种如果考到了都属于中奖。
这段时间在毕万青这,吴斌也的确是知道了各种考试中会发生的特殊情况。
比如有些题你就算知道了方法,也几乎不可能在考试的时候一次算对,比如著名的手算六阶行列式。
另外还有些吴斌自己翻各种书时看到的新鲜知识,毕万青告诉他的却是有些知识还是在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再去掌握会比较好。
比如真正需要希尔伯特空间是在学量子力学的时候。
把各种高斯积分背下来也是在学量子力学的时候。
再加上毕万青曾告诉他,我国的量子力学算的上是世界前沿时,让他一下对这个学科有了巨大的兴趣。
还有一个就是群论。
毕万青在听到后告诉他这是在需要做一些奇怪的奥数题时才会用到的,比赛中很少会出现用到群论性质的题目。
但这当然不是说群论是什么花里花哨的无用技巧,而是吴斌还没到用的到它的时候而已。
在真正前沿的科学研究中,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群论都有着大量的应用。
因为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物理结构,晶体结构以及氢原子结构都是可以用群论方法来进行建模的。
讲台上,在将拉格朗日的近似解讲完之后,毕万青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看着吴斌道:“考试应该还剩不到一个月了吧?”
“嗯,还有二十多天。”吴斌点点头。
“能行!”毕万青一拍讲台,“我觉得你就算是现在去,拿国一都有希望,再给你20天的话,国家队绝对不是梦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