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保安队员黄忠的志向(1/2)
“紧急通知!”
“紧急通知!”
“乡亲们都注意听啊!”
“从即日起,本地区进入战时紧急状态,统一由百姓军掌管!”
“所谓百姓军,乃是百姓集团创始人刘公讳曜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举起‘奉天靖难’、‘恢复祖制’、‘清君侧’之义旗,反抗朝中奸邪统治而组建的义军!”
“从即日起,百姓军征兵,凡年满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不分男女,不分出身,皆可应征!”
“从即日起,百姓军招贤募将!”
“有意竞争军中将校队长等职务的勇猛之士,不论出身,不分男女,不管年龄,皆可前往滇池县打擂台!”
“有意竞争军中佐官后勤等职务的贤良之士,不论出身,不分男女,不管年龄,皆可前往滇池县打擂台!”
“征兵之事,以本通知通传之日算起,为期百日!”
“招贤募将之事,以本通知通传之日算起,为期三十日!”
几乎在同一时间,益州郡十六县和永昌郡治下各县,以及交州绝大部分的郡县县城之中,都响起了宣传队的声音。
这一切都得益于刘曜发明的有线电报之功劳!
当然,基于目前的冶炼技术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有线电报的铺设只是在县与县之间。
即便如此,完成目前通讯网络的修建,也花费了百姓集团工程部整整八年的时间。
前后投入的人力超过了三万,消耗的钱财以千万计!
通讯系统修建之初,自然有人不理解,甚至消极怠工。
刘曜以强压和独裁的方式,强制执行,并将黑火药投入了使用,以此方便修建道路和铺设线路。
这种巨大的投入是值得的,尤其是信息的及时性,让刘曜的政令可以迅速的传递到百姓耳中。
美中不足的是,目前从益州郡传递消息到安南地区,还需要花上十天的时间。
这是因为益州郡与安南地区之中隔着群山与森林,虽然有河道,但难以航行,只能修建中转站,再进行传递。
刘曜派人用火药炸山开道,用数千奴隶的白骨,换来了中转站的成功。
一旦过了中转站,便可走水路迅速抵达日南郡,而后再走水路快速到安南地区。
考虑到安南地区是产粮的地方,稳定安南对刘曜的大后方至关重要。
刘曜耗费了许多精力,在安南修建了两条有线电报,并前后招募了一万多名保安,守卫安南地区三十多万的百姓。
现在虽然才三月份,但安南地区却已经相当的热了。
安南地区的规划,乃是刘曜亲自操手设计的,所以和后世的经济特区有些类似。
刘曜划出六大片区,分为六个镇,每镇的面积与后世之镇相当。
镇由若干乡组成,每镇偏中心的位置建有一处集市,集市上有百姓集团开始的商场、餐馆、酒楼、客栈、钱庄等产业,也允许百姓自己贩卖一些手工品、家禽等之类的东西。
安南地区。
临河镇。
集市。
某酒馆二楼。
黄忠和他的两位好友正饮酒高论,抒发志向!
“百姓集团待我等不薄,我等能有今天,都是集团给的!”
“是刘公一手建立了集团,如今刘公举义旗,立志匡扶天下,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和我等一样的日子。”
“我,黄忠,必定响应刘公之号召!”
黄忠老家本在南阳,十年前跟随自己父亲逃难到了益州郡,然后参加开垦团来到了安南地区。
他幼年丧母,当年家乡遭遇旱灾,黄父借租的耕地收获极差,地主豪强给黄父两个选择,要么交粮,要么交人。
所谓“交人”,乃是那地主看上了一身力气的少年黄忠,想收黄忠做家奴。
但黄父宁死不屈,甘愿去当流民,也不愿把黄忠卖了。
双方争执之间,黄父右胳膊被地主恶仆打断。
听说益州郡民生很不错,黄父就带着黄忠踏上了千里迁徙的道路。
两人长途跋涉,来到益州郡后,为了快速拥有耕地,黄父决定参加开垦团。
再辗转山路水路,到达安南地区的时候,因舟车劳顿,四十多岁的黄父放佛变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
又因安南环境潮湿,气温较高,湿气较大,黄忠和黄父生了病。
得益于百姓集团医馆的治疗,他们两人最终都康复了。
但黄父却因为当年胳膊骨头断过,从此饱受风湿病的折磨。
黄父担心自己活不长,于是决心在死之前,为黄忠在一年之内开垦出十亩田。
华夏的劳动人民,是有无穷潜力的!
黄父实现了目标,代价是从此废掉了一双腿。
十亩水稻,一年三熟,当年黄家就获得了六十石的稻子。
黄忠的力气很大,异于常人,曾经多次与野兽搏斗,而让本镇的百姓免受野兽之祸。
所以,他在安南地区也算小有名气。
在整个安南三十多万人口当中,也有许多和黄忠一样有着一身力气的人。
他们这些人自然都被招募到了保安队,成为了保安队的一员。
成了保安,就等于吃上了集团的饭,家中的地可以租给别人种,而且还有集团的薪水可以拿。
五年之前,黄忠成了百姓集团的保安,并娶妻生子。
两年前,躺在床上的黄父油尽灯枯,望着屋里的儿孙,他面带微笑驾鹤西去。
如今年满二十八岁的黄忠,膝下有两男一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