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往昔之事在胸怀(3/6)
说了说那边烧出来的陶器,也没多呆,这就告辞离开。李瑀的幕僚小虫又从屏风的后面转出来,手上还拿着当初张小宝给写的计划,一脸的崇拜。
“大人,是不是马上就组成自己的商队到周围的县中去谈买卖?千世商会的人已经要动手了。”
“去吧,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税呀,很多的税呀,这下县里面有钱喽,我哥和小宝投的钱也可以一点点赚回来了,要是再能找别的人借一下钱就好了,如今却是需要用县中的钱来垫付。
这属于挪用,哪怕是我自己借,百姓同意了,以后我也得想办法补偿一下,还好没有人会来追究我,哪个地方不挪用?朝廷都来回地挪呢。”
李瑀把事情交给小虫去办,想着需要挪用一下***,总觉得别扭,以前挪用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当然,这个不是白挪用,需要用自己的几个小买卖抵押,不然现在的衙门财政公开,没有抵押,不好跟百姓交代。
当京城这边的李隆基上船出行的时候,张小宝写给李瑀的信也送到了地方。
把信展开,李瑀看了一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自言自语地说道:“小宝就是小宝,名不虚传,好,种柳树,大量的种,能种竹子的地方也使劲种,再于本县和周围的县收购干草和秋收后的秆子,等着赚大钱。”
想到高兴处,又把信拿起来重新看,上面给分析了一下昌宁县未来的发展,说是只要投钱过来的商人们有钱可赚,就不会撤出去,今年或许别的东西都够用,毕竟新开的窑是需要试着看看怎么烧。
每个窑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窑好,有的则差一点,差的自然要重新建,等到明年窑都试好了,并且打出来销路之后,那才是真的大生产时代的到来。
陶器啊,不是一个罗一个那么放着就可以的,必须要有保护的措施,什么东西用来保护最好,当然是竹子和柳条编的筐了,还有干草,今年看着够来,明年绝对缺货。
那样一来,现去准备就来不及,不管是为了自己赚钱,还是帮着商人能够尽快地把货物安全地运走,都必须要提前准备妥当。
柳树非常容易活,随便插个柳枝就可以,生长的速度还不慢,竹子就更是如此了。
除了这个建议,还有一个是让昌宁也开始制作蜂窝煤,然后用来烧火,把省下来的柴火做成纸,厚厚的那种,到时候张王两家会提供一种用来给纸浆压模的东西,压出来之后,同样可以用在陶器的方面。
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李瑀都觉得心中舒服,这才是真的好办法,把资源利用起来,等着千世商会的人把增资过来的钱财用出去之后,又能收入一大笔钱。
“不行,我得早早准备,把这些事情写个资料,等叔叔到汾水的时候,见了叔叔有话说。”
心中有了决定的李瑀一面安排人去收够草,一面让***量地栽种柳树和竹子,一面又开始写起了报告,各种的数据都列明白了,好等着船队过来的时候能够流畅地说出来。
张小宝不知道李瑀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也没打算在昌宁赚钱,队伍起程了,他就被安排到了李隆基所在的大船上,跟着他的还有小贝等人。
船走的漕渠,到了前面能够换道的地方就会进入汾水。
李隆基出来一次也不容易,曾经还有不少的人反对,终于是在张小宝和王鹃愿意出钱之后,这才让反对的人同意下来,不然还得费不少的劲。
刚一到船上,李隆基也不想着就在船舱中闷着,搬了套东西,坐在船头的甲板上,手上拿个望远镜四下里看。
现在走的路是顺水,等着要进到汾水河的时候才是逆流,故此船的速度非常快,除了船上有护卫,岸边也有金吾卫骑马跟着跑,以免有人埋伏在那里。
一天半之后,值晌午,李隆基依旧跑到外面来坐着,顺便看看自己国家的景色,看着看着就发现前面的河面的上空多了一座桥。
“力士,可知何时出了这座桥?”惊讶中的李隆基对站在旁边的高力士问道。
高力士也不知道啊,疑惑地看了看,摇摇头,回道:“臣不知,是谁那么好心给修了一座桥?桥上来往的人还真不少,为何要在桥头那里停一下?”
就像高力士说的那样,这座好象突然冒出来的桥上不少的人来往,还有人用小车推着货物,就是走马的时候费劲,因为桥会来回晃荡,是一座铁索桥。
高力士不知道,就把骆宾给找过来,骆宾前段时候去别的地方传过旨意,去了十来天,想是他能知道。
小太监骆宾匆匆地赶过来,抬头一看出现在前面的桥,惊讶地说道:“哎呀,真快呀,我上次路过的时候,还没修好,张王两家的动作果然够快。”
听他这一说,李隆基和高力士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应该是张小宝和王鹃过来的时候见这里来往不方便,就让人修了个桥,确实挺快的,这才一个来月的工夫,一座铁索桥就出来,有钱做事儿就是舒服。
“小宝和鹃鹃的心真好,这座桥修起来得不少钱吧?两岸用什么压的?”李隆基仔细地看了看桥,夸了一句,又问一声。
“回陛下的话,两边用的是水泥,钢条还有鹅卵石做的墩子,这才能吧铁索给抻起来,就是一百个人站在上面也不会断,并且听人说,以后每年多会进行维护,只不过…..只不过……”
骆宾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不该说,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